包身工原文语文课本(夏衍包身工原文)

《包身工》是由施耐庵所撰写的小说,描述了宋代江南地区包身工的生活。包身工是一种附庸阶层,他们的主人可以将他们出租给别人挣钱,但这种“包身”的关系也极其残酷,包身工常常被虐待和忽视。小...

《包身工》是由施耐庵所撰写的小说,描述了宋代江南地区包身工的生活。包身工是一种附庸阶层,他们的主人可以将他们出租给别人挣钱,但这种“包身”的关系也极其残酷,包身工常常被虐待和忽视。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唐天寿作为包身工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普通人们的生存状况和阶级压迫。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人情世故和人性的复杂性,唐天寿为了活下去不惜出卖自己的良心和原则,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这部小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性反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一:包身工原文语文课本

《包身工》原文: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 *** 警和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别的世界隔绝之外,完全将管理权交给了带工的老板。

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她们就永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扩展资料:

包身工是我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报告文学,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包身工》的写作背景是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 *** 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身工

二:包身工原文在线阅读

1、“两粥一饭”--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长时间的劳动;

2、“劳动强化”--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超经济剥削;

3、“猪一般的生活”--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受压迫的惨重。

三:包身工原文带拼音

包身工原文语文课本(夏衍包身工原文)-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摘要:95岁那年,夏衍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活得洒脱,去得从容——记夏公》)有趣的是,在夏衍讲这话几年后,《包身工》却从中学教材中被删除了。“删除”发生在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曝光不久。不论这两者间有无关联,至少现实证明,《包身工》有着跨越时空的意义。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反右运动后,1958年,夏衍在含反省意味的文章《走过来的道路》里说:"我出身在一个没落了的小地主的家庭。"这是不确实的。严家衖的沈家(夏衍原名沈端先)如自"破落"论,并不是"小地主";如自"小地主"论,则又无所谓"破落"。
夏衍出世时,沈家破落不假,却绝非从小地主破落下来。它当年的气度,可由那所大宅子来验证。1940年,得知这座建筑毁于战火,远在桂林的夏衍写了《旧家的火葬》:
说得毫不夸张,至少可住五百人以上。经过了洪杨之劫,许多雕花的窗棂之类是破损了,但是合抱的大圆柱,可以做一个网球场的大天井,依旧夸示着它昔日的面貌。
高小毕业后,夏衍"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所幸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扩招,每县可以保送一、二个公费学生,德清县以"品学兼优",把夏衍列入保送之列,学费由县政府负责。
此事让人感慨于当时的教育,有相当的"公正性"。家庭经济状况,本已把夏衍排除在持续接受教育的行列之外,但他居然仅凭"品学兼优"、不靠任何别的关系,而被免费保送制度所惠及。在校5年,他不单由少年变成青年,更在精神上成长为全新的人。"五四"运动爆发,像是给18岁的夏衍特意准备的成人礼。他的身影,活跃在杭州的学生 *** 队伍中,并参与创办浙江革命学生自己的"《新青年》"--《浙江新潮》。他以"沈宰白"的笔名,在《浙江新潮》发表了几篇文章。这应是夏衍一生写作的开端。其中一篇,引起陈独秀注意。
1921年2月,夏衍抵达日本北九州的明治专门学校。这是一间工科学校,1907年创办,宗旨定为培养"精通技术的君子"。在日5年,是夏衍认真接受新知的开始。以往在国内,思想虽然激进,但所读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更谈不上系统。日人向来颇重图书资料建设,"明专"亦不例外,虽属工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却和综合大学的藏书差不多",专业书籍之外,有大量文学和社会科学图书。
重要的是,夏衍在日本得以正式了解马克思主义。1923年10月,他参加了名为"社会科学研究会"的读书组织,第一回指定的读物,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个活动,对夏衍人生轨迹产生重大影响。他已经沉迷在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中,"'实业救国'的念头渐渐消失"。
到学生时代结束为止,我们从夏衍身上尚看不到将来去做文艺家的一丝可能。他的目标,只是"作为一个求进步的中国人"。朴素而健康,具有那个时代新青年们特有的单纯向上的气质。
抱了这样的热忱,1924年11月,夏衍得知孙中山应段祺瑞之邀,从广州乘船北上,途次北九州门司港的消息,就约了二三个中国同学,赶去求见。"出乎意料之外,我们上船没有遇到困难"。他轻易受到接见,在场的,还有宋庆龄、李烈钧等。
一个毛头学生,自作主张去见民族的领袖,居然说见就见到了。这朝气,属于一个初生牛犊般的青年,属于一位锐意进取的政治领袖,更属于渴望新生的中国。
夏衍在孙中山面前加入了 *** 。"这件事是我一生中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开始"。四个月后, *** 驻日特派员何兆芳与夏衍联系,希望夏衍到东京总支部工作。1925年10月,夏衍离开九州,去了东京,到 *** 驻日总支部报到。当时, *** 中央海外部以及驻日总支部,都在左派掌握中,其中不少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同志们对夏衍表示信任,请他担任总支部组织部长,并参加常委。
1927年4月下旬,夏衍回到上海。此时国内血雨腥风,实出于海外之人所能料。夏衍在沪巧遇经亨颐,经先生得知他拟去武汉,婉劝打消此念。夏衍接受了劝告,与此同时,西山会议派方面的 *** ,也宣布将夏衍开除。
夏衍的 *** 生涯,到此结束。5月,东京的何兆芳、何恐等人,也都撤回上海,来与夏衍见面。他们了解夏衍在日本的表现,故而建议"反正西山会议派已经将你开除了,你可以当一个正式的共产党员"。不久,夏衍经介绍加入中共,并且不需要预备期。
他被编入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夏衍说他所在小组,除自己外"全是太阳社的作家",有钱杏邨(阿英)、孟超、洪灵菲等。另一个小组,则是清一色"创造社"成员,例如冯乃超和李初梨。"他们在上海这个地方,除了办书店、编杂志、写文章以外,别无用武之地"。鲁迅所遭遇的"'革命文学'家的拼命的围攻"(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便发动于这个基地;夏衍写道:"从1927年底到1929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主要是从闸北支部掀起来的。"
革命文学论争期间,"闸北支部"那些人,把鲁迅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是"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一条忠实的看家狗",说"他的思想与技巧,是早已同样的完了,完结了",并宣布他为"死去了的鲁迅"。
这些左得可爱的言论,显然愚蠢,而受到中共高层的批评,下令团结鲁迅、停止"围攻"。怎样实现团结?办法是把"左翼作家联盟"搞起来,请鲁迅挂帅。筹备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居间联络、跟鲁迅打交道。"革命"的文学家基本都将鲁迅得罪了,唯独夏衍"置身事外",还可以充当一个联络人。
就这样,工科出身的职业革命家、"非文艺工

文/李洁非

  • 发表于 2023-06-01 11:30:37
  • 阅读 ( 1139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新华网江西频道
新华网江西频道

402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