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指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指人们的情感和关系的远近。即使两个人在地理位置上相隔千万里,如果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温暖的情感,他们的距离也会感觉很近。反之,即使两个人身处同一地区,如果他们之间的情感疏离或者彼此之间缺乏交流,那么他们的距离就会变得非常遥远。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由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和交往程度所决定的。
在职场中,不论是上司和下属、同事之间,还是你与客户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交谈距离,心理学上称之为“人际空间距离”。举个例子,就像两只刺猬,因为天气寒冷需要抱团取暖,但是它们彼此身上布满尖刺,靠得太近会刺伤对方,太远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所以只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距离,才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会刺伤彼此。
职场中交往也是如此,需要彼此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视同仁般的和谐法则往往不适用于这个圈子,亲疏有序,才能使关系更加稳定、健康。
王之所以能来到现在的公司,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她的顶头上司苏的赏识。记得在初次面试中,苏和王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有很多要谈的话题。自然而然,王顺利地进入公司,成为苏的得力助手。在公司里,她们就像亲密无间的“姐妹淘”,一起上下班,中午一起共进午餐,下班后一起逛街、吃饭,感情、生活上的问题也常常会互相倾诉。在其他同事眼里,她们看上去更像朋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但是不久后的一天,王突然向人事部提出了辞职,这让人事经理及众同事非常诧异。原来,王发现自己与苏日渐亲密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她想晋升的道路似乎被苏堵死了。尽管苏在私底下说支持她在职场里晋升,但每次当她提交自己关于工作的想法时,苏都会借口说提议不够完善而婉转地否决。实际上,这很好理解,因为苏短时间内无法取代她的上司,而一旦王出了头,那她就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她们两个人不管是否愿意已然处于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中。相似的性格和爱好,让她们成了朋友,但这种过于“如胶似漆”的关系注定要刺伤彼此。不仅如此,由于王和上司的紧密关系,还给其他同事带来了不安,让他们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了误解和疏远。
心理学家认为:管理者与下属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猜疑,也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等行为,从而防止在工作中丧失原则。距离才会产生美,打造真正的亲密关系,唯一的出路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双方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因此,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就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几种空间距离的定义及心理含义:
亲密距离:在0~0.5米,适用于亲人、爱人、好友之间,对于初识者或者职场中的上司、同事等千万不要轻易逾越这个距离
个人距离:在0.5一1.2米,正常生活和工作交往中皆可进入此范围,这是一个没有身体接触的中介距离,熟人可以接近0.5米,陌生人应该处于1.2米的位置比较保险
社交距离:在1.2~3.5米,是社交距离的标准空间范围,这样的距离范围适用于正式的社交活动、外交会谈、商务交谈等
公开距离:在3.5~8.3米,这一距离不适合人际沟通,通常在公开演说时可以见到,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差不多就是这个范围
空间距离决定亲疏关系,在上司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保持互不伤害的适当距离,达到共存共处才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应适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显然是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