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之年表达什么意思

清白之年是表达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人们对以前时光的怀念,人生不再重来的感叹。及时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重归的时候,自己仍旧感觉是少年时的生活状态。《清白之年》由朴树作词作曲,并亲自...

清白之年是表达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人们对以前时光的怀念,人生不再重来的感叹。及时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重归的时候,自己仍旧感觉是少年时的生活状态。《清白之年》由朴树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喝,从中看到了朴树“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生态度。该歌曲励志感人,令人向往。

清白之年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一首无关情爱的歌曲,所谓清白,屈原在离骚中这样说过,“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大致意思是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个人之见,这里的清白可以理解为是朴树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整首歌分为三个时期的人生,第一种是开头故事从开始到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第二时期,是从我情窦初开,你的衬衣如雪到轻描时光慢长低语焉不详。

第三时期,我们遍体鳞伤 也慢慢坏了心肠,你得到你想要的吗换来的是铁石心肠,可曾还有什么人,再让你幻想。

清白之年表达什么意思

《清白之年》表达了时光流逝不复返,对过去的怀念,人生不再重来的感叹,虽然人生已经过半,但重归的时候,自己仍旧是少年的生活状态



清白之年:此生多勉强,此身越重洋

最怕,突然听懂一首歌,今晚听到朴树和王珞丹合唱的清白之年,忽然就泪如雨下.....

自求学至今离家16年,彼时少不更事,以为看遍山岚人海便会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总是急于逃离,后来奔忙失望,后来人也沧桑,后来几年都如一日,后来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喜欢这件事儿从来都是和青春有关的,那时的我们敢于奋不顾身,也敢于一败涂地。那时的喜欢是纯粹的。后来,你遇到的人都类似爱情,可又差了什么,夹杂了欲望,权衡,博弈的喜欢,连自己都在怀疑的吧?

我也曾遇到过一个很好很好的人,也如信仰般爱过他。那年夏末,阳光灼灼,白色衬衫闪着光亮。他的眉宇蔚蓝而深秀,他吸烟的样子游刃有余,我看着他,那感觉,就像树根扎进大地,白鲸沉入海底,安稳而有力,是从未有过的安心。也曾幻想和他一起淡然度日,说不痛不痒的闲话,听着他波澜不惊的语调,在他的故事里,把自己的悲欢,一页一页翻开,然后再日以继夜的勾勒生动未来。

可是,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人成为秘密。我想知晓谁是你的不可告人,在这长久的缄默中,成就了你的深沉。数不清的流年,似是而非的脸。宿命就在那里,你只能束手就擒。沉默,是最得体而疏离的表达...

​​​​​ ​​​

​​​​​​​

大概在途经岁月峥嵘以后,有些人和事,注定只能沉默在心上。

这是一个渐渐失语的时代,朋友圈的欢腾不知几分真假,所有的回应都浅尝辄止,这风起尘落的世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每个人都独自面对庸常和孤独。也有人沦陷在自己的深渊里被各种欲望裹挟缠绕,想要挣脱又想要妥协,绝望至极的时候也会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活的负重让我们灰头土脸,现实的寒凉让我们遍体鳞伤,后来我们结疤铸甲带好面具也磨好了利剑,曾经的爱恨都气势如虹,现在的悲喜皆不动声色,再不要轻易妄断人生,悲伤和欢喜远比你能想象的汹涌磅礴。而你终将安然度过任何猝不及防的苦厄,再没有什么是值得你动容的,那些“清白之年”的纯净时光,如风过境了无痕。

在人设比人还多的时代,朴树却说“我再也不想当老师了…”

朴树的《清白之年》唱的是谁?不就是他和我们自己吗?出走半生,回来仍是少年。

朴树的《清白之年》特别有意思,这是他参加小学同学聚会出门之前写的歌,听完给我的感受就是,“我看过这个世界,但我还是喜欢最初的你和我。”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海潮,他在我每一个人生阶段留给我了不同的背影,曾经以为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变的也在变。现如今情感的表达的方式不再唯一,我努力的想像从前一般,但他却离我越来越远,想说的话很多,却在见面的那一刻相对无言,只有淡淡的一句:“我很好。”

不知道是岁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岁月。如今依然清晰的记得在《非诚勿扰》中秦奋下车后的挥手,车里的人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当初少年,如今已是历经千帆的暮年大叔……

就像歌里的这一句,“人随风飘荡,天各自一方”,这是朴树对于清白岁月的吟唱,也是我们对岁月低头的妥协。

阅尽人间沧桑,难觅年少清白,清清淡淡的一首歌,哽咽了……

有哪些稍一改动,马上意境大变的诗句?

#撕掉包装见真诚#

1

2020年9月13日,《明日之子》的总决赛上,47岁的朴树凭借一段现场感言登上热搜。

他对所有现场的孩子们说:“谢谢你们,我没有什么可教你们的,确实是这么觉得,我只有一些经验,经验是不能被教授的,经验只有靠自己去经历还有靠时间。 以后我不会当老师了,为人师表和冒充长辈实在太累了!因为我觉得我也是个孩子! 下班了,祝贺你们!”

这不是朴树第一次因为“真实”登上热搜。

《乐队的夏天》总决赛录制,朴树中途回家睡觉让马东不知所措。

“我岁数大了,回家睡觉了,走了,谢谢。”

“你为什么来《跨界歌王》?”

“我这一段真的需要钱。”

“你为什么选《清白之年》这首歌?”

“这是我经纪人选的。他想推广它。”

“你这次又为什么来《跨界歌王》?”

“我觉得我靠这个赚钱啊。”

《奇遇人生》节目里,朴树对阿雅说:

“我好后悔,我现在不想玩,我就想呆在家里。”

节目组想听故事,他对着镜头就是一连串反驳:

“我这人没有故事性,我没有任何想表达的,我没法调整,我这人就是特闷。 对我来说,让我自在的事,就是一个人呆着…

不过,故事的结局从最初的“不情不愿”转变成了被网友调侃的“大型真香现场”。

前一秒还因为不想坐摩托车发小脾气,下一秒就坐在车上要求“能不能开快一点”。

明明一开始对节目非常抗拒,在和古巴人玩了一天音乐后,却坦言:“今天是最好玩的一天。”

如果我们看多了那些按部就班、被各种人设裹挟的真人秀,就会越发觉得毫不掩饰的表达难能可贵。

哪怕这种表达是笨拙的、拧巴的,甚至是不讨喜的。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2

在我还非常年轻的时候,非常不喜欢一个主持人,因为我觉得他刻薄。

可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却慢慢推翻了从前的自己。

不是因为我越来越宽容,而是终于开始意识到——

比起虚伪的客套,真实的刻薄更能触达人心。 敢于将自身的偏见与愤慨赤裸裸示人,需要莫大的勇气。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敢那么做。

大多数人都把自己裹在一个又一个的茧里,背负着越来越放不下的包袱,扮演着别人想让他成为的角色。 不敢情绪化,不敢直面内心,不敢与这个世界对抗。

可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是不带一点偏见的呢?

在《奇遇人生》里,朴树也有过类似的表达。

他发现过去自己的很多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取悦他人,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

但他有点讨厌这样的自己。

他说自己身上有很多愤怒和邪恶的东西,只是他掩饰的很好。

藏久了以后,这些暗黑能量不再外显,却以潜意识的方式,偷偷主宰着他的人生。

而朴树想把潜伏在自己身上的阴暗面揪出来,公示在人前。

“如果我心里真有一个混蛋的话,我想让那个混蛋出来,让别人和我自己都看见。”

很多人都说朴树真诚。

而真诚的定义绝对不是很多人经常营销的“耿直”。

真诚是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挣扎,是不惧怕外在的一切声音。

3

谈到真诚的对立面,我们往往最容易联想到“人设”。

人设的全称是人物设定,起源于漫画、动漫、小说,是作者为自己笔下的角色打造的一系列特征,比如相貌、技能、性格等等。

如今,人设这个词从二次元进入到三次元,更多是因为 娱乐 圈。

“博学多才老干部”、“只爱吾妻好男人”、“人淡如菊不想红”、“貌美无敌小吃货”、 “可爱真实小作精”、“才女学霸好演技”……

起初,明星们需要人设来制造话题、圈粉,打造形象,获取利益。

随后,越来越多的偶像,尝到了“卖人设”的好处,人设开始形成产业链。

随之而来的便是崩塌。

当一个人把自己当成气球一样吹上天时,接受它的爆炸和坠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无伤大雅的人设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触犯道德甚至法律的,只有和它同归于尽。

当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明星们乐此不疲的人设时,不难发现,很多都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和艺术造诣,而是在满足普通人对明星私生活的窥探,以及他们无限想象力的投射。

在他们理想的价值体系里,偶像是不能谈恋爱的,好男人是不能离婚的,电视剧里的精英必定知识渊博,曾经相爱的人爱上另一个人是不能被原谅的……

粉丝通过自己的喜好,为偶像们制定着一个又一个有形或无形的规矩,并愿意为此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就像作者对角色所做的那样。

于是,偶像活成了粉丝所刻画的“角色”,逐渐AI化、商品化。 打造人设的过程,就像包装商品,明星把自己放在 娱乐 圈的货架上,等不同品味的粉丝选择。

但在人设“崩塌”之前,被人吹捧的优越,流量变现的快乐,都让他们乐此不疲,甘愿成为一个工具人。

4

人设只存在于 娱乐 圈吗?并不是!人设这个词,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你在现实中灰头土脸,微博相册却全是美颜照片。

你在亲戚长辈面前一副乖乖女的样子,却在死党、挚友面前变成小魔女。

你在微博上大肆转发着996的帖子咒骂领导,而面对他时也只会“微笑,好的,已收到。”

你把最坏的脾气都留给了父母,面对陌生人却只能礼貌的说“您好”“谢谢”“麻烦你”。

你对加班深恶痛绝,但为了让领导看到,只能发朋友圈歌颂人间值得。

……

我们在不同的人面前,都在塑造着不同的人设,以展现更好(假)的自我,而目的无非也是为了“讨喜”或者“自我安慰”。

前段时间,甚至还有某明星老婆被扒“流水线网红”的传闻。

这个组织被称作“PUA(Pick-up Artist)天王嫂孵化班”,一众女网红被专人指导发布生活照、文字,甚至与男明星聊天,打造人设,目的就是培育“高质美女”,嫁给有钱的男明星。

抛开这些极端的例子,我们在现实或者虚拟社交中,表现自己的某个面,晒出自己生活中的某个片段,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价值观,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我们有意或无意塑造完美形象,并期望以此获得认可和好感。

5

戈夫曼有一个拟剧理论, 把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看做戏剧表演, 社会 比拟为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

人设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很多时候,它可以是一个你期望成为的自己。如果人设运营好了,期待中那些美好的部分,有可能融入你的血液,成为真正的自己。

但人设运营不好,面临的就是崩塌,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导者,剧本应该由自己来写。 关键在于,你展示出来的自己,是为了迎合别人,还是为了成全自己。

如果美化后的你,让你感到不适,那么在离自我越来越远的过程中,你的人设崩塌之路就会越来越近。

因为,再好的表演者也不可能演一辈子。

所以,不要处心积虑去创造人设了。所有虚假的东西都无法长存, 只有那些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才能带给你长久的安全感。

保持对欲望、对自我、对外在的真实,你才能获取超越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一旦人想要伪装,就要用无数个伪装来偿还。

做真实的自己,哪怕它不那么讨人喜欢。

正如朴树曾经说过的那样,“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你比最年轻的时候还要年轻。”

所有刻意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有可能翻车,但真实永远不会。

真实是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真实是摆脱他人的期待,活成真正的自己,真实是自己越来越清晰的明白“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和光良酒一起,拒绝过度包装,勇于撕掉标签,让产品回归本质,让自己成为自己!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以自己角度,写漂泊在外,夫妻分别的羁旅之苦,同样杨稍稍变动顺序,改为: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又可以发挥想象,是李商隐想象妻子收到来信,想到自己这边“巴山夜雨涨秋池”,就想起曾经“共剪西窗烛”,信中所得却是“巴山夜雨”。这样感觉还是略妙。

  • 发表于 2023-05-31 16:13:13
  • 阅读 ( 149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奔跑数码说
奔跑数码说

387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