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菌药最新政策(儿童抗菌药有哪些)

两抗一增药品指什么 “一退两抗”药品,“一退”是指解热镇痛、抗炎类药品;“两抗”指的是常用抗生素和抗病毒两类药品。“一退两抗”药品指退热药品、抗病毒药品、抗菌药品,可以用于对症治疗新冠肺...

两抗一增药品指什么

“一退两抗”药品,“一退”是指解热镇痛、抗炎类药品;“两抗”指的是常用抗生素和抗病毒两类药品。“一退两抗”药品指退热药品、抗病毒药品、抗菌药品,可以用于对症治疗新冠肺炎的发热等表态症状。

“一退两抗”药品都有些什么?

常见的退热药有布洛芬、阿司匹林、感康、吲哚美辛、克感敏、水杨酸等,大约有几十个品种和规格。常见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类: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头孢类:比如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庆大霉毒、阿米卡星;大环类脂类药物:比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以及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这一类喹诺酮制剂;还有一些抗真菌药物,比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常见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病毒唑、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磷酸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等等。

为什么销售“一退两抗”药品要进行实名登记?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一退两抗”药品要进行实名登记,即要详细登记购买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做到购药人员信息可以追溯,充分发挥早期疫情监测作用,为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创造有利条件。

为什么现在边境县“一退两抗”药物在药店下架?

边境地区面临巨大的境外人员带疫入境风险,目前在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其强大,需要经卫健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才可能遏制传播。如果患者随意使用“一退两抗”药品针对新冠肺炎的发热等表态症状自行治疗,可能会掩盖真正的新冠肺炎患者,导致病毒的暴发性传播。因此,需要将“一退两抗”药品暂时禁止销售。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对于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患者,要求到医院经过医生的科学诊断,对症用药,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除了新冠肺炎,其他发热、呼吸道疾病也需要到医院救治?

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也应经过医院医生的正确诊断并给予合理的用药,以避免错诊、误诊、漏诊;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和乱用现象十分普遍,也是政府和卫健部门十分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群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时买不到相应药品如何办?

“一退两抗”的药品在红河州河口县、绿春县、金平县暂停销售,群众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主动与社区(村委会)人员联系,及时前往定点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世界卫生组织所设定的住院抗菌药使用率最高为多少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儿童医院此限制稍稍放宽,为不超过25%。 也就是说,一般来说,门诊医生看10个病人(次),只有2个病人能开抗菌药物。另外,急诊和住院方面也有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其中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最高的为口腔医院和儿童医院,但也不得超过50%,二、三级综合医院则不得超过40%;住院方面口腔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则限制在70%,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和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限制在60%。

促进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其实我们应该要知道的是母乳对于新生婴儿来讲才是最佳食粮,但很多新手妈妈往往不知道该怎样给新生婴儿哺乳等方面。以下了解促进母乳喂养的相关内容。

促进母乳喂养1

1、《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名》,要求每个妇幼保健机构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卫生人员。

2、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实施这一政策。

3、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10、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的十条主要内容

1、禁止对公众进行代乳品、奶瓶或橡皮奶头的广告宣传。

2、禁止向母亲免费提供代乳品样品。

3、禁止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使用这些产品。

4、禁止公司向母亲推销这些产品。

5、禁止向卫生保健工作者赠送礼品或样品。

6、禁止以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宣传人工喂养、包括在产品标签上印婴儿图片。

7、向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的资料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8、有关人工喂养的所有资料。包括产品标签都应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代价与危害。

9、不适当的产品,如加糖炼乳,不应推销给婴儿。

10、所有的食品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这些食品的国家气候条件及储存条件。

促进母乳喂养的具体措施

1、成立母乳喂养领导小组,制定《母乳喂养实施细则》。

2、对全院职工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指导孕妇产妇实行母乳喂养的能力,未接受培训人员不得上岗。

3、成立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其家属授课,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基本的哺乳技巧。

4、产后30分钟内,帮助正常母婴拥抱,进行皮肤接触,协助母乳开奶、吸吮,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给婴儿哺乳。正常新生儿每天离开母亲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6、指导母亲正常哺乳,教会暂时分室的母亲频繁挤出乳汁保持泌乳。

7、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有医学指证除外)。

8、禁止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吮橡皮奶头,以免产生乳头错觉,影响母乳喂养。

9、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拒绝接受奶粉商馈赠的`母乳配方奶粉。

10、建立母乳喂养随访小组,建立母乳喂养咨询。

促进母乳喂养2

母乳喂养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小儿惊夜家长无须过于担心

惊夜常发生在2~12岁的孩子身上,症状是孩子入睡后不久便尖叫着惊醒,浑身是汗、发抖、惊恐不安、瞳孔扩张,甚至会……

惊夜常发生在2~12岁的孩子身上,症状是孩子入睡后不久便尖叫着惊醒,浑身是汗、发抖、惊恐不安、瞳孔扩张,甚至会跳下床,在地上走来走去,口中虽然大声叫着妈妈,但即使妈妈就在身边,他也认不出来。

加拿大儿科专家萨克医生认为,惊夜时除了有可能因为动作太激烈而碰伤自己外,不会有大危险,家长无须过于担心。研究显示,惊夜都发生在孩子深度睡眠循环时,白天孩子的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和夜间膀胱胀满都可能是诱因。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白天孩子过度疲劳和激动,最好让孩子养成午休习惯,这样可以防止他在夜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乳清蛋白激发婴儿潜能

最新研究证明,乳清蛋白在全面激发宝宝潜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富含的半胱氨酸可以在宝宝体内转化成牛磺酸,促进宝宝脑细胞的生长。

喂养实验表明,乳清蛋白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让宝宝保持良好的食欲,从而促进体格健康成长。乳清蛋白中含有的色氨酸,是调节婴儿睡眠、情绪的重要营养元素;同时,乳清蛋白的耐受性让宝宝不易哭闹,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帮助宝宝行为发育。

慎为胎儿拍“写真”

时下,越来越多的孕妇热衷于“胎儿超声三维成像”术,对此,专家指出:“胎儿超声三维成像”术并非十全十美。

“胎儿超声三维成像”术为了达到图像的清晰而提高超声波的声强,然而,声强越高,对辐照部位相应的危害越大,可能会使胎儿致畸。

母乳喂养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最近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影响婴儿日后的智力发展。挪威和丹麦的科学家比较了345名13个月到5岁大的儿童的母乳喂养时间,发现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的婴儿,在13月大后智力水平低于母乳喂养期多于6个月的婴儿,这种差异在排除了母亲的年龄、智商等因素后仍然存在。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的一种能促进智力发展的营养物质,而普通的婴儿配方奶粉中没有这种营养成分。

母亲的敏感性影响婴儿智力发展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的敏感性强烈影响婴儿日后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技巧。如果母亲天性乐观,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其孩子的智力会发展更好。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对孩子的需要不敏感,日后其孩子的语言技巧和听力理解则较差,这些孩子还缺乏合作精神,难以与人相处。体贴的母亲哪怕患有抑郁症,其子女的智力发展也会相对好些。

儿童需警惕使用抗菌药

许多抗菌药是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发育还不成熟,代谢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被部分抗菌药的毒副作用所伤害。同时,滥用抗菌药容易破坏儿童体内的正常菌群,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二重感染。因此,儿童应当慎用抗菌药。

寒冷有助于孩子发育

研究证明,冷空气对孩子的刺激不仅有助于孩子体格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家长在冬季应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1~2小时。但医生建议,在耐寒锻炼中,家长一定要把握适度和渐进两个原则。

促进母乳喂养3

产后72小时为泌乳过渡期

由于产后最初几天的少乳期,使许多母亲丧失了母乳喂养的信心,放弃了这珍贵的机会。

对于头几天的少乳,作为母亲千万不要慌张。因为产后72小时是建立泌乳期,是泌乳量从少到多的过渡时期。分娩后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使乳房早下奶,有利于乳汁分泌。如果母亲在少乳期就使用奶瓶喂养,反而减少了新生儿对母亲乳头的刺激,从而母乳喂养失败。

出生后半小时内早接触、早吸吮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于纯母乳喂养的推荐定义为:在出生后半小时内给予婴儿早接触、早吸吮,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这样便能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通过早吸吮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传入垂体前叶,促使乳腺提早分泌乳汁,提早充盈乳房,保证新生儿能吃到足够的母乳,不添加任何代乳品。

婴儿吸吮的次数越多,对母亲乳头乳晕的刺激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有效的吸吮也有利于乳汁分泌和乳房的排空,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预防乳汁淤积。因此,早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

除了把好早接触、早吸吮的“时间关”以外,妈妈们还应按需哺乳,不要限制婴儿的吃奶次数。按需哺乳能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满足新生儿的口欲及心理需要。婴儿频繁有效的吸吮也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加速产后子宫的恢复,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奶胀。

母婴同室可促进母乳分泌

焦阳还提醒各位准妈妈,宝宝出生后一定要母婴同室,这样可以让新妈妈尽早开奶,从而促进母乳的分泌。

医院的传统做法是产后让产妇与新生儿分开,开奶时间推迟,就不利于产后泌乳,这可能会成为现代妇女产后缺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些医院实行产后生活家庭化,让新生儿与产妇同居一室,产后尽早开奶,实践证明产妇的泌乳量有明显增加。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

百分之60。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百分之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百分之20,儿童医院此限制稍稍放宽,为不超过百分之25。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孩子的每一声咳嗽、每一次感冒总会牵动着父母的神经。每位家长的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对抗菌药奉若神明,不管孩子的病况适不适用,一味求助抗菌药。有的家长用可乐伴中药给孩子喂服,为的是让他们少吃点儿苦……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

不少家长对给少儿用药存在不少的误区,下面,我列举儿童服中药的8道是非题:

1、孩子嫌中药苦,不如给他掺点儿红糖水吧。(错)

几乎所有孩子都害怕中药的苦味。一般可以在服药后给孩子吃一点冰糖,或者喂他几口红糖水。但是,对于热性病证患儿,最好不要在他们的药中掺红糖水。因为红糖是热性的。小儿服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婴幼儿,可以先吃几口药,喂少许糖水,慢慢再喂药。若方中有苦寒中药,如黄连、黄芩、山栀等,也可用增加甘草的办法减轻苦味。

2、最好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给孩子喂药(对)

在餐间给孩子喂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孩子饱食后吃药容易造成呕吐。此外,服药温度要适中,药汤过热易烫伤咽喉、食道及胃黏膜;过凉则会致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药效。

3、捏鼻子灌药的土办法最管用(错)

对付不肯喝药的孩子,不少家长都会使出这么一招:捏住鼻子猛灌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药液呛入孩子的气管或肺中。容易诱发意外。对拒服汤药的小儿,科学的方法是固定头和手,用小匙将药液送入他们的口中,使之自然吞下。并敦促孩子服药后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而致呕吐。

4、用茶叶水或可乐等饮料送服药物 (错)

在给小儿服中药时,应注意不要用茶叶水或可乐等饮料送服。小儿正处于脑发育完善时期,服用后容易形成兴奋不易入睡,而不利于患儿休息和病症的恢复。茶叶水中含有鞣酸类的物质,和丸剂等中药同时服用,易形成络合物,不利于小儿胃肠道的吸收及排泄,特别是患有胃肠道疾病时,更不于4病症的恢复。

5、服用期间要遵守各种饮食禁忌(对)

服用中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药物。比如,发热患儿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症患儿忌食生冷、甜腻食物;水肿高血压患儿不宜过多吃盐等。

6、糖浆类中成药放在冷冻层更安全(错)

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等中成药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但勿放在冷冻层,因为冷冻会让药物变质。所有药物应放置于孩子不能触及处。注意定期检查家庭存放药品的出厂日期和标示的有效期限,近效期的药品可以早服用,过期药品一定要废弃。

7、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好错开时间(对)

婴幼儿服药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要严格遵守医嘱,将服药时间错开,以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加剧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效果。

8、通便中药不可随便乱用(对)

针对久病体虚便秘,可选择缓泻润肠通便药。但忌用药性猛烈地通便药,比如大黄、巴豆、以免泻下太过。泻下通便药不能服用时间过长,以免形成依赖。

看来,不少家长对小儿用药存在的认识误区非常多。那么,给孩子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一、用抗菌药,别走向两个极端

抗菌类药物让不少家长又爱又恨。有人视它为“法宝”,只要孩子一有感冒咳嗽立即求助于抗菌药,往往并未认真考虑过孩子的`疾病特点是否适合用抗菌药,以及患儿本身的个体差异。有些家长则过分担心抗菌药使用后会导致耐药,因噎废食地拒绝一切抗菌类药物。以致患儿疾病无故进展,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这个问题,医学界已经多次呼吁:只有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而在使用抗菌类药物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新生儿患儿最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尤其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患者应禁止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这4类抗菌药。

其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都具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只有患儿拥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反案。

再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慎用于18岁以下儿童。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而对于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直到病情好转,方可转为口服给药。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吸收比成人快,但吸收量差异大,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遇到儿童眼科感染或五官科感染必须局部用药时,最好选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杀菌剂。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等。此外,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也不可局部滴耳。

针对儿童疾病的抗菌类药物其使用时间和给药方式也很有讲究。比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半衰期短属于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应一日多次给药;万古霉素、氨基糖苷、阿奇霉素、甲硝唑类等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可一日给药一次。

在用药周期方面,通常来说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脑、深部真菌感染须较长疗程,并防止复发。 一般感染患儿用药72小时或重症感染患儿用药48小时后,可根据患儿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前提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诊断。

二、给孩子用药也远比成人复杂

给孩子用药也远比成人复杂。这是因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不信?有实例为证:小儿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易造成过量中毒,如吗啡类药物;小儿对某些药物又较耐受,如迦地那等镇静剂,用药须较成人更大。对于有些药物,小儿的用药量几乎接近成人,如维生素B、C等。

因此,给孩子开药,需要结合他们的营养状态、体质、用药的方式、药物的性质等,有所变动,既要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用法,又要结合个体情况作调整,才能取得满意效果。以下几个小儿专有生理特点医生和家长首先需要牢记,用药时可得当心了:

1、如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影响药物代谢和排出,许多药物用量要减少;

2、新生儿胃容量小,口服药物易引起呕吐;

3、小儿的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量较成人比例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4、小儿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比如,利尿剂的应用容易引起低钠、低钾现象;液体过多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水肿。

5、幼小儿童不会述说,对耳毒药物敏感,容易造成听力损害。

此外,通常小儿用药多需要在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下进行。因此,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明确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时间、次数、方法等。不可自作主张,任意给孩子服药。这样不但达不到效果,而且易引起过量中毒。有两条原则不可遗忘:

第一,最好在药袋或药瓶上必须注明用药次数、药量等。

第二,药物必须严加保管,放在小儿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儿误服中毒。

以上就是给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当小孩不适时,我呼吁家长们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勿自作主张。

  • 发表于 2023-07-03 17:58:07
  • 阅读 ( 122 )
  • 分类:教育培训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Hitencent
Hitencent

393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