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大趋势周晓辉(21世纪经济大趋势(最新))

21世纪经济大趋势将会是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将推动新科技的应用,改变商业模式和生产力;全球化将推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智能化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更高效、...

21世纪经济大趋势将会是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将推动新科技的应用,改变商业模式和生产力;全球化将推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智能化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更高效、更迅捷、更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化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保污染,促进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大趋势周晓辉(21世纪经济大趋势(最新))-第1张图片-东江百科

有关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资料

一、21世纪初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初国际经济处在深刻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经济发展将呈现出四大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家安全也将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21世纪初,随着各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更加自由化,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将得到更大发展,科技创新将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将加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统一市场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和产业结构的新调整都将提高世界经济的总体质量、效益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各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从而大大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达国家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经济、技术、文化教育及政治和军事等多方面,并由政治军事竞争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际竞争性质的变化,将使跨国公司加紧实施旨在瓜分世界市场的全球战略,国际竞争的战线将从产品的销售全面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将转向科学技术与知识资源。国家安全一方面由于部分经济 *** 的必要让渡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要扩展到包括经济领域、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国家经济安全已经上升到与国防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化,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

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突破了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作法,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并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新趋势。21世纪初,跨区域、洲际间的区域经济组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将不断扩大。欧盟将继续东扩;到2005年,将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并由30多个国家参加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随着欧元示范效应的加大,将促使一些区域经济组织推动本区域的货币统一进程。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组织的集团化发展也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促进区域生产的一体化进程,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将继续推动冷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北美、欧盟、东亚经济圈进一步向世界多极化经济格局发展,这将有助于缓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促进南北关系的新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发展日趋快速化、综合化、深入化和广度化,将推动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发展新阶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大大加强信息生产、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能力和效率,使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并成为21世纪初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世界高科技的发展速度将日益加快,到2003年,人类拥有的知识将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l倍,到2010年又将增加3-4倍。高新科技突破的影响,往往不是仅停留在个别行业和领域,而是将改变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面貌,从而推进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科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和领域的日益广泛,使各国的高科技发展也日趋综合化。教育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更加受到重视。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将使人类社会出现与目前工业经济社会根本不同的许多新特征:一是科技内涵深化,领域拓展,对人的认识能力,科技知识的组织、运用方式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以物质资料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传统方式将更多地由技术、管理创新和人脑的智力、创造力所代替。三是商品生产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贸易的交易方式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将由于信息传导技术而日益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使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发展起来,不仅将大大提高经济社会的同质性,弱化传统的职业差别,改变人的传统价值观念,而且也会产生出新的交换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四)国际经济制度的一体化、规范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将大大加强

21世纪初,国际经济制度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加一体化的趋势。一是接受国际经济制度的国家继续增多。二是参加WTO的国家关税将进一步降低,电信市场、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面开放,投资限制进一步取消。三是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利率和资本项目的放开进程将大大加快。所有这些,将使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与经济的全球化关联的国际制度一体化,仍将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因而其制度和规则不可避免地要更加符合它们的利益和要求,发展中国家将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同发达国家的矛盾和斗争也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经济制度一体化发展相并行的是国际经济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监管化。在贸易领域,以多边贸易体系为特点的WTO,将进一步强化争端解决职能,制定有关规则。在金融领域,将积极推进改革,重点是加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国际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同时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功能。为缓解各种突发事件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间的经济协调机制将有强化的趋势。协调的内容将会涉及到贸易、金融、投资、股市、汇率及财政、货币政策等更多的方面,协调的力度也将有所加大。

二、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21世纪初,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国发展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面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往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经验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和方式将面临新的战略性抉择。在全面认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并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基础上,我国应实施以全面创新为核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的根本

21世纪初,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新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在经历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基础上、开始向科技知识型转变。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同,科技知识型经济增长方式将更加直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科技和教育的实力、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物质资料投入的节约和其技术含量的增加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对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决定作用,将逐步被知识生产率的提高所代替。同时,经济增长中由于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生存发展观,因而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再单纯沿用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传统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老思路,将可能造成下列情况:一是原有的转变途径将受到新条件的影响而失去进行下去的意义;二是即使可能转换,但转换完成之日,就是增长方式重新落后之时。为此,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的具体情况,在加快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将科技和可持续发展做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大资源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是21世纪初推动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鉴于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也需要将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集约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要有新突破,不能简单地重复产业比重“平面转移、依次提升”的老路,而应当结合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实行“立体转移、综合提升”的新方式,减少或跃过一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必要的产业转换过程,在新的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高度,全面认识我国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及实现方式。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21世纪初,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否顺利地完成工业现代化的任务,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其关键在于应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转换和升级。科技革命的“跨跃性”特征曾使世界上许多原本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先进的国家。这使我国有可能利用21世纪初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实现新的赶超战略。

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既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也不能简单重复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靠外资主导下的垂直分工来提升产业结构的途径,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特点的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新路子。

在科技创新上,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和不断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中心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在随时跟踪世界科技创新动态的过程中,国家要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和项目,争取有所突破,并占据新技术的前沿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强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增强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二是为企业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环境和条件,特别是要依靠市场的作用,增强企业创新体制的灵活性和弹性,逐步建立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应用及再创新的机制。同时,对企业的一些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政府要采取资助、委托和技术 *** 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在产业结构升级上,要提高结构的信息化、科技化和服务化程度。一是对创新供给结构逐步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结构和能力的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在优胜劣汰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科技化,逐步降低农业及农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比重;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加大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力度,重点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相应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着力发展信息、金融、通讯、商业、房地产等各类服务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二是逐步形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转化、相互创造和相互提升的机制,改变两者相互脱节、不相适应的状况。三是建立产业转移机制,不断增强产业结构的动态比较优势,降低结构变动的成本,提高结构转换效益。

(三)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1世纪初,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挑战的一项重要战略。面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我国只有大力提高对外经济的质量,积极地、有步骤地进行开放,才能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获得开放和经济增长效益,并真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着重提高对外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较低造成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较差及传统体制影响带来的管理落后、效益低下、经营机制不活等因素制约,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相对较低,影响对外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重要的方面是在开放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对外贸易方面,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配合要大力调整进出口结构。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加大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调整传统制成品的出口,同时保持资源产品的稳定进口,加大国内急需的先进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挡次及营销售后服务水平,增强配套性、系列性,增加附加值。

在利用外资方面,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带动产业升级。调整外资的地区布局,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的区域效应。优化外资来源结构,鼓励跨国公司投资,更多地吸引欧美地区的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和水平。

在境外投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有重点的地区、资源和市场投资战略,配合国内产业转移,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国外投资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在提高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要依据现有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及一些大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进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在加大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

2、积极稳妥地加大开放力度,防范开放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1世纪初,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WTO的需要,并按照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国际规则,我国将进一步扩展产业开放的领域和业务范围,特别是加大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深层次的联系,大大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程度。但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发展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性和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对国际规则的主导地位,以及我国国内经济的相对落后与体制体系的不适应,将使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大开放的同时,又将极易受到金融、产业、经济、技术及体制体系等各种风险的干扰。因此,既要利用开放发展自己,赶超发展国家,又要防范开放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更需要把握开放进程,加强在开放中保护自己的手段和措施。

在开放的进程上,要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承诺,积极做好加大开放的各项准备,使金融服务业的开放能更好地促进金融改革、投资改革及企业改革,并与改革的进程和体制、制度建设提供的条件和能力相一致。充分利用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减少开放的成本和风险,保证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包括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经济预警系统、决策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运用非关税、市场准入和透明度等多种保护手段和措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3、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经贸合作。21世纪初,为更好地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我国有必要在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一是在充分遵守国际准则和各种双边、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保持有充分的发言权;二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多地参与区域经济、贸易、投资的多种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协作,争取更多的有利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扩大自身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对付美国等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战略的推行。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经济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区域经济的特色性和互补性

21世纪初,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大趋势,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旧模式,调整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全面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的途径。

首先,应根据不同区域经济、资源、市场的优势和特点,突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将发展重点区域与不同区域内产业的发展重点结合起来,改变单纯注重发展重点区域的方式。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应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要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充分考虑地区比较优势和市场配置效率来确定产业的区域重点和区域的产业重点,并进一步确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任务。要根据国际和国内分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的分工格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其次,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促进对内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要加大中西部开放的力度,打破区域间市场的相互分割,逐步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提高区域经济分工的有效性。针对东中西部不同的开放程度,并根据外部经济的不同影响,制定不同的地区对外开放策略和开放重点。在对内开放上,要率先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规则,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在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中的作用。

再次,加强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互惠性合作,扩大地区间经济相互辐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加大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相互流动性,促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在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划形成的地区结构趋同,产业、企业低水平重复设置,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效益相互抵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按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样性的区域经济体系,缩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的差距。

(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其有效性

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市场机制水平和高超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是保证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我国经济要成功地面对国际经济的诸多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1、提高体制市场化程度的重点是继续扩大市场机制调节的领域和范围,提高市场机 *** 用的效率。21世纪初,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一步提高体制的市场化程度的重点:一是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特别是要通过继续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具体形式,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着力完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培育功能完整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作为特殊市场主体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主体体系。二是加大市场竞争机 *** 用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重点要在结构调整机制、投融资运行机制、国家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教育和人才培育机制、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适应开放的需要,继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尽快制定国内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加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经济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商品市场和资本、信息、技术、外汇等各类要素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三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及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维持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市场机 *** 用的正常发挥。

2、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的重点是加强宏观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宏观政策协调的能力。21世纪初,为适应我国面临的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必须在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和宏观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宏观管理机构的职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宏观管理体制设置,规范政府的各项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宏观管理体制建设,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二是提高政府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综合协调能力。特别是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政策协调的难度加大,更需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经贸政策等的综合配套性,用好利率、汇率、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三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综合防范和化解风险体系,增强抵御和防范外来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四是加强国民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法规与国际法规的接轨,特别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完善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法规建设,增强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的能力。

(完)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21世纪2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对于21世纪2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同的专家表达过不同的看法,不过总体来看,大部分人对于20年代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随着我国疫情的迅速好转,经济将出现大规模复苏的情况,国内需求将会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就业,使得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基本趋势是:(-)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二)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四)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1)绿色贸易成为主流。

将在未来获得长足发展的知识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这与传统工业不同,传统工业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因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15年里,生产、贸易和消费的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将遵循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即科学、合理、综合、

  • 发表于 2023-05-23 21:25:08
  • 阅读 ( 82 )
  • 分类:行业新闻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我是郭宇
我是郭宇

400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