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育青中学

天台育青中学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县育青街道,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全日制高中。学校占地152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学校秉承“励志、特长、品德、博爱”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

天台育青中学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天台县育青街道,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全日制高中。学校占地152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学校秉承“励志、特长、品德、博爱”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形成了以文化课程为主体、素质教育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多年来,学校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成绩、实践活动、科研竞赛等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被誉为“育人的乐园”。

坦头中学:国庆重阳感恩行 饮水思源访老兵

导语:“国庆佳节感恩行,饮水思源访老兵”,国庆佳节寻访健在抗战老兵,是天台县坦头中学小记者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感恩行动,也是该校一直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特色国防教育。10月1日上午,小记者们寻访到了2位当年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谢秀汉和袁祥彬,向他们送上节日礼物并致以崇高敬礼。

第一个老兵档案:谢秀汉,现年102岁,1920年出生。榧树村小毕业后考入天台县城的育青中学分部,毕业时在县城大司空巷内见到一征兵招考启事,因痛恨日本鬼子残忍没人性,便和同村的张金如、山头洋村的鲍式柳一起到办事处报考并同时被录取。同期录取的20多位考生,沿天台、关岭、新昌一路步行到上虞的丁宅街集训,后又调到许岙村训练无线电台收发报。1944年,谢秀汉和张金如加入了四明山游击队,编入位于余姚县梁弄镇章村的司令部,谢秀汉继续负责电台收发报工作。期间,曾多次与日伪军作战。

10月1日上午8时,26名坦头中学七、八年级红星社小记者在校报编辑部和团委老师的带领下,手提“抗战英雄 民族脊梁”锦旗,携带学校和小记者们自己准备的礼物,国歌声中挥舞着小红旗向第一个老兵谢秀汉的家——榧树村进发。队伍里有好几个去年到过老兵家的小记者,也有榧树村的小记者,他们走在了队伍的前列。

当队伍来到老兵家时,只见房门紧锁,不知老兵上哪去了。邻居看见小记者们又来看望老兵,纷纷向我们反映,三合黄务村的老兵儿子儿媳担心老人上下楼梯不便,已接到黄务去住了,并把老兵儿子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们。

第二张照片是去年国庆节小记者寻访时的照片

和老兵儿子取得联系后,我们调转车头继续前往,当我们赶到黄务村时,老兵家人已等在路口把我们接了进去。

老兵见到一大帮头戴八路军帽、新四军帽的学生来看望他非常高兴,频频抱拳向同学们致谢。小记者们一边向谢爷爷问好,一边送上菜油、牛奶、饼干、水果等礼物,同时为谢爷爷披上“抗战英雄 民族脊梁”的斜批,递上同样内容的旌旗,向谢爷爷致以最崇高敬礼。

老兵高兴得合不拢嘴,说是见到小新四军了。老兵儿媳、孙媳妇张罗桌凳招呼大家坐坐。小记者们搀扶谢爷爷坐到长沙发当中,并围着老兵蹲了下来。陈九九、徐蔚兰等小记者上前附在老爷爷耳旁,提高音量,请老爷爷给同学们讲战斗故事。

我是新四军,当年的帽子和你们的一样也有两个纽扣,你们是小新四军啊。谢爷爷见到我们仿佛见到了战友,很是激动。我在村里读完小学,考入天台育青中学分部。毕业后在县城大司空巷内见一征兵招考启事,我痛恨日本鬼子残忍没人性,便和同村的张金如一起去报考并同时被录取。之后我们与同期录取的新兵沿天台、关岭、新昌一路步行到上虞的丁宅街集训,不久又调到许岙村训练无线电台收发报,部队番号为30师88团,后来我们加入四明山游击队,编入了位于梁弄章村的司令部,继续负责电台收、发报工作,期间,我们部队曾多次与日伪军作战。抗战胜利后,我便回家务农……我今年102岁了,一直能生活自理,去年儿孙们硬是不放心我上下楼梯一定把我接来黄务住,我也享享天伦之乐,两个曾孙放学时陪他们练练书法。

“祝谢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记者们听得入神,仿佛刚从《永不消失的电波》影片中走出,连忙齐声为谢爷爷齐声祝福。

“同学们努力学习,强身健体,将来好好报效国家。”老兵一边感谢一边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谢爷爷,多多保重,我们下次再来看您。”互相挥手中,小记者们和老兵依依惜别。

说来也巧,当天下午,老兵家人陪着谢爷爷看博物馆时,我们又碰见啦!

第二位老兵档案:袁祥彬,现年102岁,家住天台县城关镇新华巷6号。17岁投笔从戎,黄埔十七期毕业,1942年参加抗日远征军,担任新6军廖耀湘军部情报队队长。转战野人山,参加克老缅、孟拱、密支那大反攻,大败日军。1945年9月9日,作为少校的他,在南京见证了日寇的两次投降仪式。一次是上午,在南京陆军总部礼堂。一次是下午,在南京新街口。袁老是台唯一健在的抗日远征军老兵,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袁祥彬老兵是抗日远征军,宁死不做亡国奴,投笔从戎铁血抗日,我们小记者特别钦佩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这些年我们每年看望他。同样是走街串巷,同样是轻车熟路,小记者们提着锦旗带着礼物,两路纵队很快来到了老兵位于新华巷6号的住处。

袁老的孙女见有大帮小记者到访,而且认出我们是坦头中学的小记者,马上到书房扶出袁老来欢迎大家。

20230618235736_60745.jpg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小记者们亲切地称老兵为袁爷爷,这次的小记者大多是七年级的小记者,基本上没有亲耳听过袁爷爷的战斗故事。袁祥彬老兵记性特别好,每次都有讲不完故事,这次也是一样。

小记者:袁爷爷,我们最喜欢听您当年的打仗故事!

袁祥彬老兵:

抗战全面爆发后,天台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当时我正在育青中学读高二,上海、宁波、杭州等地相继沦陷的消息不断传来,大批学校的学生与老师迁到了天台,上海的大公中学也当时迁来的。外地常常有难民逃到天台,诉说日寇的残暴。学校里,老师天天报告日寇的暴行,我们高中的同学都热血沸腾,希望为国家出力。

哥哥早就出去当兵了,他当兵时学的是通讯,已经在上饶参加抗战。我在舅公陈钟祺家看到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招生广告,我马上报了名。舅公到学校一动员,又有20多人报了名(当年一起去考试的人,现在只有我活着)。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我向母亲保证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母亲很支持,她给了我6块大洋当路费。()我在成都军校学习时,母亲就去世了。得到消息,我非常悲痛,但国难当头,忠孝两难全,我只好痛哭了一场。

当年我17岁,先到学生队学习,后来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7期第二大队炮科,因为炮科要测量计算,必须有文化基础。我们军校的地点在成都,学习很紧张,因为到处要人,学了一年就毕业了。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重庆防空司令部,驻防于朝天门,授少尉军衔。

远征滇缅印抗日

袁祥彬老兵: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我主动报名并参加远征军,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作为远征军,特别需要有文化的青年。因为当时教育不普及,绝大部分士兵不识字,命令也看不懂。有中学文化程度的,更是少数,在部队里非常抢手。所以,我一报名,就批准了。当时还有许多刚中学毕业以及未毕业的学生,都投笔从戎了,号称“十万青年十万军”。

我们到印度后,我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新6军军部情报队,担任区队长(少校),军长廖耀湘。我们情报队的任务是作战时负责侦察敌情,整训时保护军部驻军的安全。

战争就是死人多,我的命能够留下来,全是战友们的命换来的。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我们战友间都互相留了遗言,如果谁能活着回去,就是骨头也要帮忙带几根回祖国去。我们出国时同批去的战友7000人,回国时,这批战友只剩下2000人了。我们所有牺牲的战友,没有一个人的遗骸能回到故乡,都留在了异国他乡。如果建立了坟墓,我们就将他们的墓碑面朝祖国的方向,将遗体的头,朝祖国的方向。

在印度作战有雨季和晴季之分,雨季时天天下雨,到处是水,还有虫子猛兽,不适宜打仗。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我们都是住在树上的,每个人身上都涂满防蚊药,每个人除了一个背包外,还有一把独特的开路刀,枪是美式冲锋枪、卡宾枪或者步枪,我当时携带的是卡宾枪。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每人一件的雨衣,既可以避雨,夜里宿营时可以当帐篷,还可以吊在树上当吊床睡觉。

说到野人其实只是未开化,我们叫他们为山头人,他们都居住在山头上。

我那时每天吃罐装的牛、羊、猪等罐头肉,蔬菜也全是罐装的干菜、白菜干、土豆干、干豆等。要想吃新鲜蔬菜,必须拿半成新的衣服、鞋子或米跟当地的野人交换。

那时前边有鬼子,身边有毒虫猛兽,有一种吸血的蝗虫特别多,在水里追人吸血,蚊子是成群成群的,野兽就更多了。如果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尸体当天没能抢回来,第二天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

我在印度2 年多时间,经常进行军事训练,主要训练森林战术。我们新六军和新一军都是美式装备、美式训练、美式给养供应,是当时中国军队里装备最好的。在印度、缅甸的战场上,中国军队特别能战斗,而且装备、训练都不比日本人差,甚至比日本人好,中国人非常勇敢,所以,美国、英国军人都向中国军人竖大拇指。

1944年春天,我们部队从印度开始反攻,先后打下克老缅、孟拱等地,从湄公河一直打到密支那河,密支那,那是敌军的总指挥部,打了两个多月,我们几乎把密支那炸平,日本人败退。

两次见证日寇投降

小记者:袁爷爷,您说您见证了日寇的两次投降仪式,快给我们讲讲详细的经过。

袁祥彬老兵:当时日本人打到贵阳,直逼我们的陪都重庆,而我们是中国军队里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所以紧急回国作战。

回国前,全军在密支那誓师,作为军人,必须与国家共存亡。我们新六军官兵士气高昂,口号响彻云霄,决心回国与日本人决一死战。当时是1945年5月。后来,战局发生了变化,日本人投降了,我们去受降。

为什么让我们新六军到南京去受降?是因为我们新六军战斗力最强,最有威慑力,我们这支最精锐的部队去能够镇住鬼子兵。当时,尽管日军已经宣布投降,但许多日本兵对中国人还是不服气的。我们新六军在外国都打败了日本鬼子,在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让我们新六军去受降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因为我们新六军在印缅战场上,战绩赫赫,打出了国威。这是数千名牺牲了的战友们的功劳。这是我们新六军的光荣,也是我一辈子的光荣!

袁祥彬老兵:

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两次受降仪式,我都参加了。

第一次,是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典礼。当时的南京城一派欢腾景象。

我们新六军是从湖南的芷江乘坐美军的运输机空降南京,担任警戒监督来洽降的日军。当时,我们新六军是第一批开进南京城的。我们乘坐的是投降日军的卡车!南京的老百姓都在马路两边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往我们的军车上扔香烟!鲜花!

我当时是少校,按照上级指示,我把我们的部队部署在中央军校礼堂的门口。

8点52分,何应钦率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空军司令张廷孟入场。

8点58分,由军训部次长王俊引导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小林浅三郎等7人入场。他们在投降席后排成横队,由冈村宁次领头脱帽肃立,向受降席鞠躬。冈村宁次解下所带佩刀,交由小林浅三郎双手捧呈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此时正是上午9时。

9时15分,何应钦命冈村等人退席,历时15分钟的中国战区120余万日军的投降签字仪式,到此全部完成。

第二次受降仪式是1945年9月9日下午三点。地点是南京市新街口的十字路口。第二次受降日军仪式是面对南京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民众的!中国受降军官是何应钦上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是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在搭建的大台子上,长时间向中国民众鞠躬认罪。

在场的老百姓山呼海啸般高喊:“——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

第二次受降日军仪式刚完,接下来,是受降仪式主席台上的何应钦检阅中国军队。我遵照长官的命令,指挥我的营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主席台,接受南京民众的欢呼。

“自豪哇!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无数人牺牲了呀!”我感到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是参加了抗战的军人,不但手脚无损地活着,而且有幸参加了侵略者的投降仪式,是上天对我的厚爱。我是代表更多的牺牲了的战友,获得这份荣誉的。今天想起来,我还非常高兴,非常自豪。

小记者齐声祝福:祝袁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兵的殷切希望

袁祥彬老兵:

祖国的未来是你们的,我最大的愿望是国家的科技要发达,国防要强大,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保家卫国。

袁爷爷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们怕老人累着,表示今后再去看望他再听他的故事,祝愿他保重身体。

依依惜别中,袁爷爷坚持把同学们一直送到大门口。

20230618235736_29706.jpg

小记者们的感悟

小记者们表示:抗战老兵就是当年的卫国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一个抗战老兵,就是一本缅怀历史的教科书,没有他们的浴血抗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日子。从2位老兵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大无畏的抗战精神!我们看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一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一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一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更是亿万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一曲赞歌。国难当头,老兵们奋起反抗,英勇杀敌,无所畏惧,以个人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活着的老兵就是活着的历史,活着的英雄就是活着的纪念碑。老兵,英雄,老兵,伟大,让我们向一起老兵们致敬!

文/图 、录像:卢鹤龄 李晓红

  • 发表于 2023-06-22 11:37:24
  • 阅读 ( 119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广平北方职业教育
广平北方职业教育

431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