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历史上的智者、将军、政治家等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读史还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制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人类。冷静思考和分析历史事实,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避免在面对同类问题时犯同样的错误。读史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聪明和成功。
一:读史有智慧 冷成金
书 名: 读史有智慧 作 者:冷成金 没有文化根基的谋划终究是靠不住的,只有洞悉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智慧,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 在本书中,人大教授冷成金以智论史、以史说智,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向今人阐释历史中的大智慧: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此外,还有最 *** 的纵横家智慧、最冷峻的兵家智慧以及最神秘的阴阳家智慧。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淋漓展现。 本书第一版畅销100,000册,最新修订版比第一版增加了近八万字,内容更丰富、完整,更具时代感,能更好地满足读者读史书、谋智慧的渴望。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冷成金,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主攻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 曾先后出版《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隐士与解脱》、《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等专著,以及《智典》、《辨经》、《读史有学问》、《读史有智慧》等历史漫谈作品,在文化界影响巨大。 《辨经》、《智典》已被译成韩文和日文出版,在韩国和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广泛欢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认为,《辨经》是极好的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经典读本。 《读史有学问》是2002-2003年度文史类畅销书,该书入选媒体评出的“十六大代表最关注的几本书”。 《读史有智慧》是《读史有学问》的精华版。
作者: 冷金成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年: 2004-02-01
二:读史有智慧读后感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编年体通史,还是非常值得阅读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为首编撰的,记载了从东周三家分晋到北宋开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读史有智慧在线阅读
所谓历史,其实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浩瀚的历史画卷都是靠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书写而成的,尽管这一个个的个体微不足道,尽管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停留的时间很短,但他们却都是不可或缺的。
读那些过去的历史,已经发生的事,有什么用?
使人明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今天回头看过去的历史人物和朝代更迭,能以旁观者的冷静,从事态发展的全貌去深入探究。
比如,当年楚汉相争,为何流氓无赖刘邦能夺取天下,而勇猛善战、无人能敌的西楚霸王却乌江自刎?
刘邦称天下后,自己总结的原因是:用人。
刘邦自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源源不断供粮饷,我又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信用,所以为我所灭。”
的确,刘邦虽不善用兵,但他善将将(第一个“将”为动词,第二个“将”为名词,意思是善用将才),最终战胜英雄豪杰项羽,成就天下。
用人,在现代管理学中,在一个国家和企业策略中,也被特别重视。
我之前写的一篇“《李嘉诚传》:经商、处世6个秘诀”中,有关于李嘉诚用人的观点:“一个企业不能只靠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成不了大事。要以诚待人,有好的管理,好的人员、制度,每个人都帮你的话,你就成功了。”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让人生少走弯路,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很多指导意义。
提升自身修为
学习历史可以增强人的修为,增强个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提高做事的决断力,更能识得并把握机遇。
即便面对逆境,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风清云淡。
“千古一坡仙”苏轼一生纯净,不通权术,在仕途上经历坎坷,人生几起几落。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磨难,让他在被贬海南岛的艰难时期,人格修养达到了天地境界,成为诗、词、文、赋、书、画全能文化巨人。
在逆境中,他以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人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包括日常生活,从发生的每一件事中体味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意义,还有生命本体。
政敌章惇曾屡次迫害苏东坡,直至贬到海南,但当章惇受贬之时,苏轼无恨意、不报复,反而写信劝慰,帮助他在贬地生活、养生。
所以,说苏轼是大文豪,不仅是他的文章“大”,他的人格力量更“大”。
读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读他们的精神,对我们自身的人格修养是一种引领和激励。即便我们达不到伟大人物的高度,也要以他们为道德准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格局,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更客观地看待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目前人类社会的任何现象都有它的过去,都与它的过去紧密相关。当你了解事情的过去,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今天。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这样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脊梁”就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
自古文人多强项,他们虽然有一些迂腐,有些不知稼穑艰难,有些无病 *** ,但正直强硬和敢为天下先,也的确是他们的两大传统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运动一直没有间断,这种运动并非从近代的“五四”运动开始,而是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两次“党锢之祸”共迫害5万文人。
文人总是不讨统治者的喜欢,也是有它的前因的,自古文人就代表了一种理想,一种不满足的要求。
他们总是站在社会现实的最前端呼唤更好的现实出现,他们是现实社会的批评者。所以,不讨统治者的喜欢,是一种历史必然。
当然,如果没有这种脊梁和斗争,历史也就不会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了。
帮你作出决定
历史不会重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你了解历史,今天发生的某些和历史相近的现象你就可以有所预测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帮你作出决定。
比如“一国两制”,它的智慧就是为了使原本两种不同体制下的人能够在一起和睦相处,就用相应的方式去满足他们不同的习惯和需要。
这是邓小平的创造,但他的灵感也来自历史,辽朝用过“南北面官制”,“用汉制治 *** ,用国制治国人。”
汲取养分,找到共鸣
不同的人,从历史中能得到不同的感受。
有人学习了礼仪涵养、有人学会了如何艰苦创业、有人学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人悟到了修身养性之道、有人则看到隐忍低调、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生存处事之道……
历史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无尽的财富,每人都可以各取所需,只要你愿意去挖掘,总能遇到与你共鸣的东西。
珍惜当下
再功成名就的千古帝王,也不过人生百年。
据资料,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最长寿的是乾隆帝(89)、梁武帝萧衍(86)、武则天(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忽必烈(80)。
如果你把自己置身历史长河中,就会更加体会到人生短暂,在历史上我们只是划过长空的一颗小小流星,大多人在死亡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如果能看清个体的最终归宿,人就少一点矫情,少一点计较,多一些长远眼光和珍惜所拥有的。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人和事。
最后总结一下,复旦大学教授冷成金的《读史有智慧》。这本书文字挺多,有的章节我能读进去,也有收获,有的就是泛泛而过。
这本书对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从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兵家、阴阳家七个学派智慧角度做了分类阐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古人是怎么运用这些不同智慧去争天下、取功名、治天下的。
比如,儒家智谋,一向以王道思想相联系,《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儒家主张“礼乐治国”。礼,就是古人用来教化人的文化仪式,现代话就是人的精神价值。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仁爱”使人心服,儒家认为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仁义可以成就霸业。
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国人对以退为进的处事方式历来是很重视的。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蛮干,那只能变成一个莽汉,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如果能够尊重客观事实,采取策略上的让步,取得喘息、休整、积蓄力量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孟子说:“仁者无敌”。仁者真的无敌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只通过外交的 *** ,或者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树立起国家的威望,使别的国家主动归附,这才是达到了战争的最高境界。
孔孟身处的诸侯争霸混乱时代,以及后世纷乱之时,“仁德”的确是收拢人心的上佳 *** 。
……关于法家、道家,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关于读书,清代名臣左宗棠是这么说的:“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也就是说,读书,读史,应该与自身结合思考,不是只读书中人,全然与己无关,只看热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历史将人为什么失败,王朝为何兴替的原因都罗列出来了,你只需要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你就能够创造无限的可能。
读史,可以见识过去,观察现在,推人及己,预判未来。
所以,读史,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文章,记于2019年7月8日
每周一本书
书名:《读史有智慧》
出版信息:重庆出版社 全新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