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纸大小(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上甘岭战役中,时任宣传科副科长的李明天用一种特殊的文体,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枪杆诗里有力量 ■刘汝山 蔺芳帅 贾...

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上甘岭战役中,时任宣传科副科长的李明天用一种特殊的文体,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枪杆诗里有力量

■刘汝山 蔺芳帅 贾 鹏

“战场上哪里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线!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怎么做?那得因战制宜。”“战况紧,就猛打。打退敌人,稍微休息一下,趴在工事后面的指战员头一歪就能看到枪托上的诗,身上就又有使不完的劲儿。”

——李明天

“八个人,一个苹果/每人吃了两小口/意味深长,永远难忘/霍地站起了八班长/他用劲喊:‘增加了我们的力量’/又是一场激烈的斗争/连续打退敌人八次冲锋/张大队长兴奋地叫步话机员/‘歼敌三百多,快快报告给首长’”。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苹果”的故事,发生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期间。故事主人公、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多次动员,甚至命令战士们吃掉苹果,但一个苹果8个人却没有吃完。目睹此景,张计法情难自抑:“这是什么感情啊?这是革命者团结友爱的力量!是革命者伟大的博爱精神!”

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感人情节,后来张计法写的《一个苹果》入选了小学课本。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故事最早得以传播,是承载于当时一种特殊的文体“枪杆诗”中。

“一个苹果的故事,张计法给我讲过,他们团打电话汇报情况时也讲过,当时我们指挥所的人都觉得很感人……”夏末秋初,再度讲起这段往事,曾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创作了枪杆诗《一个苹果》的九旬老兵李明天,数度落泪,一旁的女儿递来几张纸巾,都没能擦尽老人不断涌出的泪水。

“枪杆诗,短平快,是志愿军搞好战场宣传鼓动的独特方式。”李明天回忆,当时他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宣传科副科长,每天都能接到前线向指挥所的汇报。当135团政治处主任冯振业通过电话向他上报一个苹果的故事后,他立刻向上级汇报,并当即写下枪杆诗《一个苹果》,同时和战友宁焕星共同撰写了一篇相关报道。

“含笑接电话,含泪写英雄。”李明天如此形容他们当年在战场上的采访工作。

“为什么接电话会笑?其实不是笑,是欣慰。当时,敌人飞机炸、炮火轰,电话经常不通。如果电话响了,说明电话线没被炸断,不用派人去查线、接线。那时,出去接一次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含泪写英雄?一般打电话过来,都是汇报战况、伤亡情况和典型人物,‘异常惨烈’‘视死如归’,你用什么词形容都不为过……”老人再次用纸巾捂住双眼,哽咽得说不上话来。

为什么创作枪杆诗?“战场上哪里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线!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怎么做?那得因战制宜。”赴火线采访中,李明天发现一线指战员最多能在战斗间隙支配一点点时间。于是,他反复琢磨,把采写的英雄故事写成简短动情的诗歌,印刷成巴掌大的纸片,贴到指战员的枪托上。这就是“枪杆诗”的由来。

“战况紧,就猛打。打退敌人,稍微休息一下,趴在工事后面的指战员头一歪就能看到枪托上的诗,身上就又有使不完的劲儿。”李明天说,当时他不仅把“一个苹果”的故事写成了枪杆诗,还宣传了“一滴水”“一杯茶”“一针镇静剂”“一副担架”“一群英雄”等“六个一”的故事,这些诗歌为前线指战员带来极大的精神鼓舞。

李明天创作的第一篇枪杆诗并不是《一个苹果》,而是描写战斗英雄孙占元和易才学英勇事迹的。

1952年10月14日22时许,上甘岭战役第一天结束,135团向指挥所电话汇报,说七连排长孙占元在双腿被炮弹炸断的情况下,用缴获的两挺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去炸毁敌人的火力点。阵地被敌人攻占后,孙占元毅然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易才学高喊着“为排长报仇”就冲了上去,炸毁了敌人的火力点,重新占领了阵地。

当时,指挥所里的人已经高度紧张地工作了一整天,而且连续几天每天都只睡2到3个小时,但听到孙占元和易才学的事迹,李明天困意顿消,激情奔涌,当即写下一篇约200字的枪杆诗进行报道。

“上甘岭战役时,英雄不是单个出现,是接连涌现。”战役第一天,仅135团就上报了孙占元、易才学、牛保才等多位英雄。

在前沿看枪杆诗,在坑道看战地报。当时,李明天还担负编印师政治部主办的《战地快报》工作。李明天回忆:“那时候,前沿指挥所政治部只有一部电话,前线向指挥所汇报情况时会上报一些线索,有时候也到作战室直接采访。晚上我们就开始写稿子、校对、报审,然后刻钢板、油印,通常要印到蜡纸不能再印才停下来。那时蜡纸质量一般,一次能印100多张A3纸大小的快报。”

印好《战地快报》,李明天和油印员带着报纸从坑道跑出来,遇到往前线运送物资的战友,就托他们带到前线,带上阵地。

在李明天的记忆中,最早报道黄继光事迹的就是《战地快报》。1952年10月20日清晨,黄继光牺牲后几个小时,135团就打电话报告:黄继光在夺取零号阵地时,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我们一边听一边记,强忍着悲痛告诉他们一定要把黄继光的名字搞准。冯振业就说:‘黄颜色的黄、继续的继、光明的光’。后来,第15军《战场报》和新华社记者相继报道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李明天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一共写过多少个英雄?印发了多少期快报?他没有详细统计过,当时油印快报和枪杆诗的条件有限,但凡印好的报纸,他们都优先送到阵地上。

从朝鲜回国后,李明天和战友王精忠、李天恩合作,根据战场回忆并查阅了众多史料,采访了参加战役的老领导、老英雄和老战友,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上甘岭大战》,为后人了解艰苦卓绝的“上甘岭”精神提供了真实、全面的资料。

“我们就是想记住那些牺牲的战友,记住战场上指战员们听党指挥、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精神品质。他们的英勇无畏,后人不能忘啊!”

来源:解放军报

  • 发表于 2023-06-15 22:00:02
  • 阅读 ( 120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妙招坊
妙招坊

423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